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大国企里的女总会计师 ——访中国五矿集团总会计师沈翎(EMBA 七期)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28日

约访沈翎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间更改过几次之后,一个周三的下午,她的办公室,采访终于得以进行。

从高校教师到总会计师

沈翎是经过一次“跳槽”来到五矿集团的,而且跨度还不小。

出于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大学毕业后的沈翎选择了高校老师这一职业做为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我是恢复高考第三年考的大学,那时大学生还比较少。当时学校缺老师,我又爱做教师工作,所以就去了高校。”三年之后,沈翎选择了离开。“做老师不是不好,但在书斋里论道感觉与社会有些脱离,视野有些局限。当时正值改革开放,觉得企业的实践更有活力,也缺人,所以就来五矿集团应聘。”至于为什么选择财务岗位,沈翎说,“本来我的专业就是财务,也感觉财务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实际情况却与她的想像有很大的出入。“当时甚至感觉很郁闷,因为那时的财务就是记记帐,枯燥、没有挑战、缺乏创意,还很被动,似乎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根本没有关系,相当于一个‘记帐先生’。”但沈翎是不甘心于此的,她非常清楚自己对于这个岗位的优势,比如细致、耐心、认真等,并且努力变被动为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五矿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这期间,沈翎平均3年多就会在公司内部轮换一个岗位,这让她有机会了解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和层面,她和她所在的财务部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当中。随着外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五矿越来越需要一个总会计师的角色来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资本运作、甚至是参与战略制定层面的工作。于是有着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际经验的沈翎走到了台前。至此,沈翎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到一个重量级大型国企的总会计师这一完美转变。“努力加机遇吧。”沈翎的语气很平淡,而在这看似平淡的转变过程背后,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字里玄机

高高瘦瘦,短发,戴一副眼镜,干练,儒雅,具有高知女性的气质和风范。这是沈翎给人的第一印象。但这显然还不足以解释她成功转型的全部。在沈翎的申请表里,有一张申请材料,字迹大气、峻朗、洒脱,颇有大家风范。“字如其人”,但这实在不像一个瘦弱女子的字。当把这个疑问抛给沈翎时,她很谦虚的承认那确实是她自己写的。“其实我是南方人,但似乎骨子里确实有很多北方人的特点。”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沈翎总是淡化自己的女性角色,她从不想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要求别人对自己有所特别,相反,她从不曾因此降低工作标准。包括与周围同事的相处,她也非常的包容和宽纳。“大气其实就是一种态度,虽然在工作中与人、于事都会有摩擦,但只要不因此产生不良后果,或者把结果控制在良性范围内,对于一些个性方面的东西,还是要去容纳的。”比如一件事情,可能不是你的职责所在,而如果你做了,得不到额外的报酬却对公司有益处,这时很多人不愿意做。但是沈翎却认为做就意味着你可以享受这个过程,发现其中的乐趣并从中有所收获,而决不会因此而吃亏,相反还会因此而影响周围同事对此类事情的态度,使工作环境向着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个人魅力也会从中产生。这样大家的心情很愉悦,效率自然也会提高,最终的结果是于自己于公司都有获益。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在沈翎眼里却有着这般不一样的内涵。难怪她领导的财务部会连续5年在集团内部对职能管理部门的360测评中获得第一的成绩。

能从一个普通科员做到集团的总会计师,看来真的不是她自己所说“努力加机遇”这样简单,她漂亮的字迹告诉了我们答案。

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考

2004年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诺兰达公司一事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虽然收购最终未能完成,但做为中方小组成员之一的沈翎至今对此仍颇有感触,“我们为此做了很多的准备,包括请了花旗、普华、美世等专业机构。”这件事也让沈翎对近来中国企业不断收购国际公司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她认为,尽管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收购外资企业充满挑战和风险,但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走出去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经之路,但有几点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一、不要跟风,战略要专注。近年来不断有中国公司并购国际知名企业的案例发生,似乎由此引发了一股风潮,但收购一定不能盲目,而是要从公司自身的长期战略规划出发,来寻找收购的合适机会和项目;

二、在并购海外企业的过程中,专业机构的参与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专业化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可以此为参考做出决策和判断,但不能完全依赖于此,自己的管理团队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以掌控整个收购的节奏和关键点,并借机深入了解和学习各种国际商业规则,为后期的管理运作做好准备;

三、收购绝不单单是买入这样简单,最关键的是整合,尤其是文化层面的整合,跨文化的整合。

五矿现在已经开始整合旗下的业务模块,今后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不排除进一步尝试的可能,那时沈翎的这些经验一定会派上用场。

选择长江

“五矿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也为我们提高了一个一般企业不具备的平台。”沈翎坦言在五矿有了很多的积累,但都是经验式,体验式的,而个人发展所需的各种技能不能完全指靠这种途径来获得,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在比较了国内多个EMBA项目后,沈翎还是选择了长江。“长江的有些理念我是比较认同的,比如她的大家庭文化我就很喜欢,尤其是项院长所说的‘这可能是迈出校门后最后一个结交真心朋友的机会’这句话。另外长江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这样就能保证给学员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的构成我也比较满意,我们得以有机会与很多来自不同优秀企业的精英互相学习和交流。”沈翎认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应该有更丰富的内容,学习也应该是快乐的,对于把知识以教条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反感。所以长江的平台、氛围和文化对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对个人的人生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她对于即将开始的在长江EMBA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