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保险科技获2.5亿元C轮融资 | 创创喜报
发布时间:2020-10-19 10:47 阅读次数:5302
南燕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全域保险科技公司,致力于为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提供从产品、销售、管理到理赔、TPA、健康服务等业务的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
针对南燕在保险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以下是创始人龚勋的专访,与你分享:
数字化转型是保险行业升级的基础
南燕是以SaaS和MGA切入并启动创业的,现在这个业务板块发展如何?
龚勋:目前已服务一千多家保险公司及保险经纪公司,接入超过100家产险、寿险公司,目前客户的续费率为95%。
南燕提供的是全链条的MGA,除了保险牌照限制的以外,其他的都有。
将来对SaaS和MGA业务的计划是?
龚勋:随着整个行业慢慢成长。这是一个很慢的事情,南燕始终愿意在保险行业中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除了收入,SaaS服务助推行业数字化对南燕的意义是?
龚勋:南燕的初心是希望用技术改造保险行业,如果保险公司和中介都没有数字化转型,就不可能去升级甚至改造这个行业。
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对南燕在资源和行业认知层面也有巨大帮助。
比如南燕服务的客户中有10家保险公司已实现核保系统云端化。云端化的困难在于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一般都是用私有化部署的,要突破合规的阻力,推动很多内部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南燕需要不断的说服、实践、迭代。
再比如我们认识到保险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致,需要一个能给他们带货的角色。所以,后来南燕是市场上第一个做MGA的。
保险、中介、服务网络的“三网合一”
南燕为什么开展TPA业务?
龚勋:数据看到,中国的健康险在2018年的时候开始起量了,保险公司在健康险的服务网络方面是有刚需的,希望有公司能够帮他们做。所以南燕把SaaS、MGA、TPA捆绑在一起卖给保险公司。
目前由椋歆健康和中间带Medilink Global两个主体构成TPA业务板块。
南燕自己做了椋歆健康,为什么2019年又收购了中间带?
龚勋:椋歆健康主要专注于非严肃医疗,属于TPA一个比较初级的状态。中间带做的是严肃医疗,覆盖的医院网络比较广,在整个生态中的位置对保险公司来说更有价值。
收购后,我们开始对中间带整合和升级。
过去的半年中,在直付网络医院、合作保险公司、增值服务数量上都有显著增长。
如今,医院和保险公司可以做到医院现场理算,账单实时结算的数据直联;C端客户可以享受从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的服务体验,打通医院-保险公司-客户的信息流,提高了整个直付理赔流程的效率、体验,和平台的响应效率。
椋歆健康跟中间带如何做整合?
龚勋:内部会做一些分割,但是在医院网络和医院资源上是由公司层面统一部署的。
收购中间带后南燕有能力做到端对端服务,这种能力对南燕的意义是?
龚勋:收购之前南燕更像是两端之间的平台,收购后南燕可以自己推出保险产品。
我们刚刚推出了一款面向幼儿的保险产品,通过HMO协议,可以在北京、上海的很多私立医院做到直付,比如和睦家,美中宜和等。以前针对幼儿的产品必须和大人捆绑销售,现在我们可以做到独立销售。有了端到端的能力,我们才能在产品上创新。
每个保险市场上的大玩家都需要端对端服务,大型保险公司的TPA普遍是外包出去的,通过中间带或者其他第三方的医院网络实现,只有三四家是通过自建医院网络实现。
南燕在医疗服务网络上如何布局?
龚勋:很多方面都在思考,目前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比如慢性病管理、护理、康复等。
在TPA业务上,南燕相比竞品有什么核心优势?
龚勋:南燕的核心团队大都是保险行业的资深人士,相对来说对保险产品的理解比其他团队深一些。
逐步实现 “三网合一”后,短期的规划是什么?
龚勋:依靠中间带与医院的深度合作关系,南燕推出了一系列 HMO 产品,在少儿、妇产、企业高端等多个细分领域推出了独家品牌的高竞争力保险产品,印证出南燕团队从产品设计、渠道管理、风险控制、数据运营等全方位多维度的能力。
这也是南燕云SaaS打造的保险网络和中介网络与中间带自带的服务网络的三网合一的深度实践,未来还计划落地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模式。
目前优先覆盖的中高端健康险市场现状如何?
龚勋:市场规模在100亿左右,参与竞争的只有4、5家。
有计划做更大众的产品吗?
龚勋:有,主要靠支付方控费,把高端的私立医院的费用降下来,用大众的价格享受高端医疗服务。
支付方对医疗控费有怎样的意义?
龚勋:支付方是唯一可以让医院改变的一股力量,因为这里面有切切实实的利益。保险公司的毛利大概在10%左右,高端私立医院的毛利在30%到40%之间,这种两端的不匹配就是改变的动力。
在任何社会,支付方不一定在某一个时点上是最好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支付方推动的改革是最有效率的。
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在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支付方。健康险作为支付方一定会推进医院端的改革,这种改革在社保层面已经很剧烈了。
社保为主的现状,是否会成为中国产生市场化支付方的阻力之一?
龚勋:社保主要保障的是基础医疗,与大众对医疗的需求是存在不匹配。商保部分代替社保,在高端医疗方面已经实现十几年了。在监管层面,如果只涉及医院的特需部、国际部,政策也是支持的。
在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有没有转型服务网络的可能?
龚勋:在社保为主的情况之下,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状态可能会有困难,公立医院动力可能不足,做服务网络也可能存在障碍。这为南燕这类型公司做服务网络带来机会。
如何打通支付方和服务网络?
龚勋:比如单一病种的产品定制开发,大范围的HMO产品等。所有的这些都做到直付。
HMO是保险领域转型的方向吗?
龚勋:在跟人身相关的险种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南燕通过HMO协议,在少儿、妇产、企业高端等多个细分领域,都推出了独家品牌的高竞争力保险产品。
在中国市场,和大众健康相关的,能不能单纯用商业逻辑去考虑?
龚勋:中国很大,细分下来,一定有一部分市场可以用纯商业的逻辑去考虑。
在南燕看来,什么是中国HMO模式的终局,可否为我们预测一下?
龚勋:在中国独有的医疗市场环境下,支付方应提供更深更长远的价值, HMO 的终局其实就是打通支付方和医疗供给端,建立生态化的供应体系。
南燕一直在摸索如何走出一条中国HMO模式的发展之路,随着医疗及保险多个重磅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南燕希望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模式创新上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蓝驰创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长江创创社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