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创荐书丨这本德鲁克力荐的书,揭示了企业管理中一切问题的根源
发布时间:2019-07-22 16:05 阅读次数:7366
1620年,一艘捕鱼用的小船离开英国港口,整整65天艰苦航行,船上102名清教徒到达新大陆,他们没有庆祝,而是协商签订了《五月花公约》,这成为美国的立国基础。
同期到达的英国移民有很多,他们乘着大船,携带充足的给养,一下船,就被美洲壮丽景色征服,选择了迂回的 “观光路线”,赶到营地时,秋季已至,无法耕种,漫长的冬天夺走70-80%的人的生命……
但是清教徒治下的殖民地情况迥异,一切井井有条。
世界上有的民族经得起大迁徙的考验,有的却不行。在迁移中,组织随时可能崩溃
《清教徒的礼物》-肯尼斯·霍博和威廉·霍博
作品简介
《清教徒的礼物》追溯了美国管理文化的起源及特性。在三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文化将一小部分低微的美国殖民者变成了这世界上伟大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本书主张,该文化核心的活力、社会流动性、竞争力和创新力,其源头是某个民族的纪律及精神特质。该民族就是美国的第一批欧洲移民——清教徒。
作者认为,目前商业社会的一切问题,皆源于商业本身背离了清教徒精神。他们提出警告,当美国疏远在19世纪和20世纪支撑其商业与经济成功的核心价值观时,也将自己未来的繁荣和稳定置于险境之中。
《清教徒的礼物》也研究了美国的管理文化如何普及到世界各地,特别探讨了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对后者的社会及制造业造成的影响。作者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应该叫作中日工业革命,因为它起源于日本、兴盛于中国。中国公司可能会在三十年内主导世界所有重大制造行业,甚至还有许多服务行业。
这是一部美国社会史,也是一部管理文化论。每一个关心资本主义体系或者身居高位的企业人都应该阅读。
作者简介
肯尼斯·霍博1926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是一位受过培训的机械工程师。他曾在美国和欧洲从事工业事务顾问。身为作家,他对不同国家的管理文化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先后前往爱尔兰、日本,最后定居美国。
威廉 霍博生于1929年,是两兄弟中的弟弟。他是一位现代语言学家,身为投资银行家已超过四十年。他从纽约W.R.Grace & Co.公司的金融分析师做起,接着成为伦敦S.G.Warburg公司里西格蒙德沃伯格先生的私人助理,现居伦敦。他是伦敦财政研究所的创办主席,曾当选过欧洲议会的议员。
精彩书评
"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无疑是一个亟需领导力的时刻,而霍博兄弟的书是帮助人们重新认清商业世界真正方向的好提醒。"
—— 查尔斯·汉迪,英国管理学家,
“管理哲学之父”
"未来我的学生们都将被要求阅读此书。这是对我们西方管理和技术文化的一部真诚且无所畏惧的评论。"
—— 彼得·卡瓦莱克教授,曼彻斯特商业学院
"对您的作品,我有极大的兴趣并印象深刻。期待您写更多相关题材的书籍。别忘了让您的出版商寄一张订购单给我。"
—— 彼得·F·德鲁克
读者说
1
在现代社会中,中层是连接上层、下层的关键,它的质量决定着发展的质量。本书深度揭示了以 “专家” 为代表的中层如何颠覆了 “美国精神”,毫无疑问,同样的危机在所有现代国家中都可能发生,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层的生产机制中,秘书、亲信占据重要份额,他们往往缺乏一线经验,而来自一线的中层又常常不熟悉办公室博弈技术,导致在竞争中出局,当后者的比例严重失衡时,就可能造成管理失败。毫无疑问,本书为我们诊断中国问题提供了一个视角,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预警。
2
二战后,“西方三贤士” 的美国管理工程师——萨若松、波尔金霍恩和普罗兹曼。在日本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促进了日本经济飞速发展,70年代后,通才型管理者遭到新泰勒主义的严重摧毁。表现形式是专家崇拜,其本质是清教特点的反面。这值得我们深思。
3
已很少有人知道,在 “山姆大叔” 外,美国曾有另一个外号,即 “乔纳森大哥”,这本是英国人的蔑称,却被美国人当成好话接受了下来。
“乔纳森大哥” 代表了憨直、勤奋、有创造精神的美国工人们,在美国突飞猛进的时代,一大批传奇企业从车间里冒了出来。比如初期以生产炸药为业的杜邦公司,老板杜邦十分迷恋化学实验,他的祖父、父亲都被炸死在实验室里,他却依然每日沉浸在其中;再比如HP公司,当初是两个人开的一间修理作坊,创始人之一休利特始终对技术保持着浓厚兴趣。
那一代美国经理人大多亲临一线,他们在基层跑来跑去,50多岁时才坐进办公室,曾经的成功与挫折成了他们的宝贵财富。所以他们秉持了许多 “乔纳森大哥” 式的经营观念——轻易不借债,不外包,重视技术革新等,所以他们的企业挺过了一次又一次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