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上午,伴随着舞狮热闹的开场,WeWork与科技寺合作的上海威海路店正式开幕。
早在今年6月,科技寺就与美国众创空间鼻祖WeWork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WeWork在亚洲的首家创业生态合作方,双方共同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具国际化的创业社区。

开业现场

科技寺创始人王灏与WeWork创始人麦克凯尔维(Miguel McKelvey)
WeWork是全球联合办公和众创空间的鼻祖,于2010年在美国纽约成立,旨在向创新创业人群及希望联合办公的初创企业、小公司及个人提供服务。WeWork通过与科技寺合作,可以引入中国本土化资源和创业服务,吸引大量优质创业团队入驻,快速融入中国市场。多元化的入驻企业将让社区更加丰富,为建立中国生态圈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技寺创始人王灏,是创创百度班首期学员。和他的公司一样,王灏也是一个很有腔调的人,他从不跟风,更不流俗,关于如何定义科技寺、如何看待与WeWork的合作,他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做的不是众创空间,是创业生态
2013年王灏做科技寺的时候,众创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话题。现在,各种各样的众创空间已经遍地开花,规模、背景、行业和气氛都大不相同。说起这个,王灏语气平静而淡然:“我从来不把科技寺定义为众创空间,最开始做这个其实是非常朴素的初心。因为我们有想孵化的企业,又刚好看到了一个非常棒的地方,我们想让一个我们喜欢的事业在这么一个我们喜欢的地方起航。所以,我们做这件事是有自己的初心的,不是为了跟风。”
比起“空间”,科技寺更在意的是空间里的人。这里聚集了各行各业的年轻创业者,大家之间的交流是自由、开放和无壁垒的,有沙龙、聚会和资源的分享,圈子的外延很大,能够覆盖几万人。
关于初创企业的选择,科技寺有自己的标尺。在整个行业中,专注于服务纯TMT团队的只有科技寺,这里不只有互联网企业,也有机构代表处、自由职业者和很多新鲜有趣的行业。王灏希望他们在这里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线下的社群根据地只是开始,衍生的增值服务才是我们未来发力的重点。”王灏说。
正是出于对“人”的关注,王灏加入了百度长江学堂首期班。他说,在这儿有一个新的圈子,不只是互联网的圈子,而是遇到各行各业的朋友,听他们聊自己的行业,总能得到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他也希望,能够通过长江的平台,为科技寺的增值服务对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王灏坦言,做创业生态其实是很苦的一件事,因为房地产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竞争激烈,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所以,如果没有初心,只是想实现快速盈利,那肯定没法持续做下去。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很多生意都是一窝蜂涌进来又涌出去,大家做了以后才知道有多痛苦,如果用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做,坚持不下来。”
年轻人喜欢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工作
王灏说,今天很多做移动APP的公司,其实不应该归类为IT公司或科技公司,而是快消公司或时尚公司。打个比方,做O2O平台,在东直门好还是在北五环好?我想,应该是东直门,出门就是客户;做时尚APP,在潮人遍地的三里屯显然更有相关性。互联网创业跨界严重,不能界定成传统的技术、码农。
所以,新形态下的东西,应该是在核心区,应该有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活。新一代创业者是用苹果手机和笔记本创业的人,非常注重个人体验和便利性。在美国,最新的创业公司已经不是在硅谷,而是在旧金山和纽约了,这个趋势在中国是一样的:越来越多有创意有想法的年轻人希望在自己的生活半径里创业。创业业态在变,人也在变,孵化器自然也要跟着变。所以,科技寺的选址在北京簋街、三里屯、望京;上海静安区;深圳福田、南山;杭州、武汉、新加坡、雅加达、旧金山、东京等地。
和而不同,与WeWork一起修行
在WeWork与科技寺合作之前,这家估值50亿美金的众创空间曾在国内引发了一场效仿风潮。那个时候王灏就很明确地说,科技寺不愿意做中国的WeWork,科技寺是独一无二的。在他看来,中国和美国不在一个版块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可比性。比如说,针对办公场所聚合服务,美国的创业者比较愿意支付服务溢价;但中国的创业者兜里还没有那么多钱,在选址时,还是会跟旁边的民居比。考虑中国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让他们平价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也是科技寺的定位。
王灏坚信,什么样的价格、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定位下,科技寺吸引了不少高端人才,包括很多从Airbnb、Facebook团队归国创业的牛人。开放和国际化是入驻科技寺创业项目的共性,入驻科技寺的项目80%有“国外背景”,这里聚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创业者,合作伙伴更是遍及以色列、美国、英国、新加坡、肯尼亚、东南亚等地。
去年9月,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来中国参观科技寺的时候说,“对很多英国人来说,当他们想到中国,很多人会想到长城、故宫,就像提起英国,很多人会想到大本钟、黑色的出租车等。但现在的中国已经拥有像科技寺这样亚洲领先的创业空间,这颠覆了很多英国人对于中国的看法,今天我带着英国媒体来到这里,就是要把发生在科技寺的创业故事说给英国人听。”
现在,WeWork携带着它来自美国东海岸的开放新奇,与兼具国际视野和东方禅意的科技寺肩并肩站在了一起。坚持不山寨、做自己的科技寺,正是靠着自己建构于创业空间之上的腔调与气质,赢得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
大隐隐于闹市,格调非常重要
科技寺这个名字,灵感来源据说是龙泉寺。据说在龙泉寺里修行的大师,多是名校出身,个个心无旁骛,身怀绝技。为创业空间取名“科技寺”,也是希望在此修行的创业者,能够“簋街麻小穿肠过,代码原型心中留。”
一座深处闹市之中的创业寺庙,这个设定本身就充满了禅意。把创业空间开在地价昂贵的闹市区,而且是在行业竞争这么激烈的时候,王灏一点也不担心供过于求的问题。他说,如果你不花心思去经营,这样的店有很多,的确供大于求;如果你花心思做出一种很好的体验,让大家更愿意在这里办公,那就是供不应求。我们希望做后者。
所以,为了吸引年轻的创业者来到科技寺,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最好的服务,王灏和他的团队颇花了一番心思。除了对设计上的每一处细节都精益求精,科技寺还奉行“Work hard, play harder”的信条,把各种沙龙、聚会办得有声有色。王灏希望他们不只把这里当成办公室,而是一个有趣、有爱又有料的“创业者之家”。
对王灏来说,尽管要不断应对种种挑战、协调各种资源,但他享受这个有点苦的“修行”过程,因为初心一直都在。
正如一位创业者在 “入寺”那天的博客里所写:“创业如修行,活着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