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假新闻为何如此嚣张丨创创大师说

发布时间:2020-02-18 11:40 阅读次数:12197

活动时间

2020年02月18日 11:40

活动地点

创创导读

目前,举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信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目前,举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信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那么,这次疫情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多大的冲击?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与“非典”类似,此次疫情也只会对经济产生短期影响,不影响经济的中长期增长趋势。


本期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欧阳辉为大家分享:用2003年“非典”作为参照物来讨论会得出偏乐观的结论,因为这次新冠肺炎与03年“非典”真的不一样。



来源 | 经济观察报

作者丨欧阳辉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叶冬艳 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


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2020年春节变得和以前的春节都不一样了。2020年1月23日,面对疫情防控压力,武汉正式宣布“封城”,紧接着湖北其它12市也相继采取了“封城”举措。随着疫情的扩散,全国范围内不少城市于近期接连升级了“全民不出门”的管控措施,纷纷推动实施“最严出行举措”。实际上,全国大多数地方采取了比“非典”时北京还严格的管控措施。


截至2月9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40171例、其中死亡908例。而2002年底发生并持续至2003年8月底的“非典”疫情,最后确诊5327例、其中死亡349例。武汉卫健委于2019年12月31日首次通报27例“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28日,新冠肺炎确诊达5974例,超过“非典”;1月31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破万,相较“非典”确诊病例数翻番;2月9日,确诊病例破4万。新冠肺炎的传播无疑较“非典”更为迅猛。


与此同时,有不少经济学家在思考新冠肺炎疫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的冲击。在分析此次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可能影响时,人们大多会参照2003年“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是新冠肺炎和“非典”都是由冠状病毒引发,二是“非典”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全国性大型严重疫情。


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与“非典”类似,此次疫情也只会对经济产生短期影响,不影响经济的中长期增长趋势。与此结论相呼应的是股市的表现。上证综指在2月3日大跌7.72%,但此后连涨四个交易日、已收复大部分跌幅;而创业板指数表现更为抢眼,虽于2月3日大跌6.85%,在此后四个交易日内不但收复全部跌幅且比节前还上涨了4.36%。


我们注意到,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在现在这个时点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非常困难。用2003年“非典”作为参照物来讨论会得出偏乐观的结论。一是这次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和“非典”在4、5月份才大面积爆发不一样。二是17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不一样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一样了,通胀率和信贷规模不一样了,杠杆水平不一样了,我们面对的外部环境也不一样了。


因为疫情爆发时间的不同和中国经济本身已经不一样了,也许新冠肺炎会比“非典”带来更大的短期冲击,而经济增长的恢复也需要花费更大力气、更长时间。在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力度上,我们的建议是宁可用力过猛也切不可轻敌。为使经济恢复增长,政府可能需要采取比“非典”时、甚至是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更大幅度和更加广泛的刺激政策。这样才能避免大量中小微企业破产从而导致大规模失业的风险。我们不希望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转化为金融、经济危机,甚至是政治危机。


疫情的短期经济影响


为了防控疫情,人们的出行和外出活动受到大幅限制,伴随的经济活动会随之减少。短期来看,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比如,住宿餐饮、体育文娱、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


图表1是2002-2004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受“非典”影响最大的是2003年5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到了4.3%,与2002年5月份的9.3%相比下降了5%,也低于疫情全面爆发前的3月份和疫情完全结束后的7月份。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于春节期间,给零售业带来的冲击可能更甚于“非典”。一是对零售行业来说,春节期间的销售额占全年的比例很大;二是春节期间很多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现在的防控措施使得很多人暂时无法返回工作岗位,企业不能及时复工。


图表1:2002-2004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是餐饮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餐饮行业收入为4.67万亿元,其中15.5%的收入来自春节期间。自1月25日起,全国范围内的众多大型商场停业,多家全国连锁餐饮品牌宣布停业,部分地区还出台了禁止所有餐饮店铺营业的紧急通知。


一时间,全国上下的各类饭店餐厅纷纷歇业。营业收入几乎为零,但房租、人工等固定成本支出依然如常,且大量现金已投入春节前的工资与奖金发放和春节期间的食材准备中。这意味着对现金流依赖性很强的餐饮业陷入困境。


比如,西贝莜面村在往年春节的整体营收在7-8亿元,今年几乎全部归零,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据恒大研究院估计,仅在春节7天内,餐饮行业零售额比预期下降了5000亿元。


电影业也深受疫情影响。据统计,2018、2019年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分别是57.7、59.1亿元,而专业人士预计2020年春节档票房将突破70亿元大关。如今,不仅这个预期不能实现,就连影院何时能营业都成了未知数。


与一、二线城市的头部影院相比,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影院受到的冲击更大。一方面很多中小影院短时间内会面临租金、人工成本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即便能顺利渡过当下的难关,由于春节返乡人流带来的票房收益,往往占到很多三、四线影院年票房的30%,很多中小影院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如果疫情过去,有一部分消费或投资是可以恢复的,但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是不会恢复的。比如,本打算春节期间置办的电冰箱、洗衣机可以等疫情结束再买,有些本来在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会在疫情结束后再上映。在“非典”结束后,2003年下半年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确实要比2002年高一些,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延后消费或者补偿消费带来的。


但今年的春节不会再重新过一次。因为疫情错过的饭局不会一顿一顿补回来;春节期间计划好的旅行、走亲访友,疫情结束后,人们不会按照原计划再来一次旅行、走亲访友。这部分消费是很难恢复的。据太平洋证券估计,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受疫情影响,假设4月份观影才能恢复正常,那么相较于年初的预期,2020全年票房或减少近百亿。


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的个体之间会互相影响,一项冲击会在经济体内产生连锁反应的。不能恢复的经济需求,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就是收入的减少。餐饮、电影、旅游等行业的公司与员工,他们今年的收入就会减少,而收入减少会降低他们的消费或投资。


比如,有的饭店可能因为现金流断裂而倒闭;有的饭店会因为收入的减少而取消今年的团建、年会,老板的出国旅游计划也会取消;有的饭店原本计划今年要再开业1-2家分店、但现在只能搁浅。因此,疫情对经济不但会带来短期冲击,也会有中长期影响。


在讨论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政府的调节政策带来的影响。在分析可能的应对政策以前,我们先从不同角度分析“非典”时与当前经济形式的异同,一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非典”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二是可以分析目前政府调节政策能带来多大的效用以及我们的政策空间有多大。


经济增长速度

与经济结构不一样了


图表2:1992-2019季度和年度GDP(不变价)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


图表2是1992至2019年季度和年度实际GDP的同比增速。“非典”给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2003年2季度,GDP(不变价)当季同比增长速度从1季度的11.1%下降到了9.1%。但这种不利影响很快就过去了,3季度增长率就恢复到了10%。2003年全年GDP的增长率高达10%,高于2002年的9.1%、与2004年的10.1%相当。也许是基于这些数据,很多经济学家预测此次新冠肺炎只会给经济带来短期冲击、不会影响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态势。


实际上,2003年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加速增长期。GDP增速从2000年的7.7%开始上升,一直到2007年的14.2%,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才打乱这个快速增长进程。当前与“非典”时期不同的是我们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增速逐步放缓的阶段。GDP增速从2010年的10.6%下降到了2019年的6.1%。


图表3:1992-2019年GDP的构成(%)

资料来源:Wind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经济结构也不一样了。在2003年,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2.4%、45.6%、42.0%;在2019年,这三个比例分别是7.1%、39.0%、53.9%。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了近12%。


“非典”对第二、三产业的冲击是要大于第一产业的,且第一、二产业恢复速度要高于第三产业。与2003年1季度相比,三产在2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下降了1.1%、1.9%、1.8%。第一、二产业在3季度就恢复了增长,而第三产业在4季度才恢复到接近于1季度的增长速度。


与“非典”发生时的2003年相比,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且第三产业占比更大,此次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可能会更大,从中长期来看经济恢复起来也可能会更慢。


图表4:第一、二、三产业季度GDP(不变价)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


企业盈利能力不一样了


图表5:199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Wind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体现到企业就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图表5是199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和累计同比增长率。与GDP的走势类似,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也是一路上升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随着“四万亿”刺激政策的推出,增速有所恢复并于2010年1月达到峰值29.2%,此后则一路下降。


“非典”对规模工业企业的影响体现在2003年4、5月份,6月份就恢复过来了。实际上,工业增加值在2003年的增速是17.0%,高于2002年的12.6%,也高于2004年的16.7%,而工业增加值在2018、2019年只增长了6.2%、5.7%。


图表6和7分别是1999年至2019年上证综指、万得全A、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三个指数的ROA和ROE,其中2019年的值由2019年3季度值年化而来(即3季报值乘以4/3),与实际值可能会有出入。


图表6:1999-2019年各指数ROA(%)

资料来源:Wind


上市公司的ROA在2001、2002年探底,随后一路上扬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四万亿”刺激计划后有所恢复,2010年是个高点,此后则开始下行。相比于非金融企业,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更低,这从上证综指、万得全A两个指数的ROA要低于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可以看出来。


ROE的走势与ROA的类似。不同的是,因为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更高,它们的ROE要高于非金融上市公司。


工业增加值衡量的是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而ROA和ROE衡量的是企业对总资产和净资产的利用效率。笼统地说,工业增加值体现了企业盈利的数量,而ROA和ROE则体现了企业盈利的质量。在2003年“非典”时,工业增加值增速、ROA、ROE高且还在上升,而2019年这三个指标低且还在下降。因此,相比较目前而言,“非典”时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且还在上升。


图表7:1999年至2019年各指数ROE(%)

资料来源:Wind


消费价格指数、信贷规模

与利率不一样了


在2002年,CPI都是负增长的,即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直到2003年1月份CPI才重回正增长的轨道。在2003年的前8个月,通货膨胀率都低于1%,在后四个月才在政策刺激下上升到1%以上。而近期由于食品价格上升的影响,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在2020年1月,通胀率是5.4%;而食品价格指数增速更是高达20.6%。


图表8:1997-2019年月度CPI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


我们的信贷规模也在增长。2003年M2与GDP的比例是161%,在2019年这个比例是200%。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占GDP的比例也从2003年的132%上升到了2019年的254%。


图表9: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M2占GDP的比例(%)

资料来源:Wind


从通胀率和信贷规模来看,我们货币政策的空间要比“非典”时期小很多。增加货币发行和降息会进一步推高高企的通胀率和信贷规模。进一步,由于信贷规模和M2占GDP的比例比2003年时要高很多,现在增加信贷和货币对GDP的刺激效果会低很多。换句话说,要想达到和2003年同样的效果,我们增加的信贷和M2需要高很多。


图表10:1992-2019年贷款基准利率(%)

资料来源:Wind


与2003年相比,目前的利率水平要更低一些。短期贷款基准利率在2003年是5.31%,而在2020年1月是4.35%。而美国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是1.50-1.75%,欧洲部分国家和日本正在实施负利率。因此,虽然与“非典”时相比利率有所下降,但与世界其它一些国家相比我们还是有降息空间的。


杠杆率不一样了


一个国家的宏观杠杆率是非金融部门负债与GDP的比例。而非金融部门包括非金融企业、政府、家庭等三个部门,不同部门的杠杆率定义为各自部门负债与GDP的比例。


图表11是1996年至2019年第2季度的宏观和分部门杠杆率。宏观和各个部门杠杆率的总体趋势均是上升的。比如,宏观杠杆率从1996年1季度的100.6%上升到了2019年2季度的261.5%,而政府杠杆率也相应地从21.4%上升到了52.4%。企业和家庭杠杆率的走势也类似,其中家庭杠杆率上升得更快,从2006年1季度的11.5%上涨到了2019年2季度的54.6%。


图表11:1996年至2019年2季度宏观和分部门杠杆率(%)

资料来源:BIS


图表12是不同国家2019年2季度的宏观和分部门杠杆率。横向来看,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了美国,紧随日本与英国之后。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达154.5%,是美国的两倍、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1.5倍;家庭杠杆率比英国、美国低,与日本、德国相当,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和印度;只有政府杠杆率相对偏低,只比俄罗斯高。


图表12:2019年2季度不同国家分部门杠杆率(%)

资料来源:BIS


图表13是2002年至2019年3季度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指数的资产负债率,即指数成分公司的负债之和除以总资产之和。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2000年初的44.9%一路攀升,2009年2季度首次突破60%,此后一直位于60%以上,但变化幅度不大,最高值是2014年2季度的63.2%,最新值是2019年3季度的62.0%。


图表13:2002年至2019年3季度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指数资产负债率(%)

资料来源:Wind


纵向来看,中国的宏观和各部门杠杆率上升得很快;横向来看,只有政府的杠杆率还比较低,企业的杠杆率严重偏高。与“非典”时相比,企业和家庭的杠杆率更高,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也面临更大的破产风险,因此企业应对此次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更加困难;疫情过去以后,企业和家庭借贷进行消费和投资的空间也更小了,也就是说经济恢复起来会更加缓慢。从杠杆率层面来看,政府采取宽松财政刺激政策还有一定的空间。


外部环境不一样了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图表14是1996-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比例。从1996年的6.3%累年增长至2019年的19.2%。


在“非典”发生的2003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例是8.8%。中国经济体量小的时候,发生的“非典”疫情不会对世界其它国家造成太大的影响,因而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进口不会受太大影响,而这些国家的进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比较大。


图表14:1996-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比例(%)

资料来源:World Bank


在2019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例是19.2%。中国经济体量大了,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也变大了。比如,由于疫情影响,不少汽车工厂停工,RBC分析师预计2020年汽车产量将比预期减少大约43.5万辆。停产不仅限于中国工厂,由于汽车零部件短缺,现代汽车公司的韩国工厂将全部停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世界其它国家造成不小的影响,而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进口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国家的进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下降。


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摔倒不大会伤害到周围的人,而周围的人很容易就能把他拉起来;而一个体重150公斤的人摔倒,周围的人拉他起来本就不容易,不用说他们可能会被撞伤。


图表15:2002年-2004年月度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资料来源:Wind


图表15是2002年-2004年月度进出口金额。在“非典”时期,进口受到的冲击不大。进出口金额只在2003年5、6月份稍有下降,从7月份开始就恢复了增长态势。


图表16:1996-2019年进出口金额(亿美元)和出口占GDP比例(%)

资料来源:Wind


图表16是1996-2019年进出口金额及出口占GDP比例。从金额来看,进出口保持着增长的长期态势。但从与GDP的占比来看,出口占GDP的比例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在“非典”发生的2003年,出口占GDP的比例是26.4%,且这个比例在2006年以前都是在上升的,说明出口增速要大于GDP增速,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很大。


而在2019年出口占GDP的比例是18.3%,且这个比例自2010年起是在逐年下降的。这说明了出口增速低于GDP增速,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在下降。因此,与“非典”时不一样,今年的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不会那么快过去,且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也不会那么明显。


在2003年的时候,世界经济的大趋势是全球化,而世界对刚加入WTO的中国是欢迎的态度。而在2019年,世界经济的大趋势是贸易战、保护主义,是不断上升的关税。与“非典”时不同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美国等多个国家撤侨、暂停中国人的签证申请、停飞往来中国的航班、甚至限制来自中国的外国旅客入境。这些动作有防控疫情的考量,但也受到当前保护主义盛行的影响,这对中国出口有着很不利的影响。


应对政策与总结


与“非典”发生时的2003年相比,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03年,经济高速增长且增长越来越快,而目前经济正处于一个增长速度越来越低的阶段,这点也体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上。


同样的逆向冲击,正在加速快跑的人可能只是稍微停顿一下就可以继续加速前进,而正在减速慢跑的人可能需要费很大力气和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前进速度。


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第三产业占比更大,而第三产业受疫情的冲击更大且恢复缓慢。由于猪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目前的通胀率要高于2003年,M2/GDP、社融规模存量/GDP也已大幅上升,这些会降低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


无论是宏观杠杆率还是非金融企业、家庭还是政府的杠杆率都已大幅上升。杠杆率的上升一是会增加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利息成本、破产风险;二是会降低疫情结束后企业和个人借贷进行消费和投资的能力和意愿,这两者会扩大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也会减缓疫后的经济恢复;三是会减少政府财政政策的空间。


另外,我们面对的外部环境也不一样了,世界经济保护主义盛行,这不利于出口的恢复。中国经济的体量也比2003年大很多,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越来越低。因为这些变化,政府刺激政策可能不如“非典”时那么有效了。


用17年前发生的事件作为参照物,难免有刻舟求剑之嫌,但已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选择。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船在河里的位置不一样了,更重要的是船本身也不一样了。


而且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几乎停摆、且延迟十来天才逐步复工,这是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不曾发生过的。我们需要做好此次疫情可能会对经济造成比“非典”更不利影响的心理准备,也要做好经济恢复更慢、恢复过程更漫长的应对措施。


在刺激政策的力度和广度上,我们的建议是宁可用力过猛也切不可轻敌。为了克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避免大规模失业,政府可能需要采取比“非典”时、甚至是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大幅度的刺激政策。


首先是财政政策上的减税以及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环保、医疗卫生等方面,这些措施可以拉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是增加货币发行和降息,保障企业当前现金流的稳定以及疫后复工的资金需求,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三是维持股市和债市稳定,保障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股市的稳定尤其重要,因为我们企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了,而股权融资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这些刺激政策都是为了拉动整体经济的增长,但实际上是向大型企业倾斜的。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微企业更脆弱、也更难直接享受到刺激政策带来的好处,因而它们需要更直接、力度更大的政府支持。比如,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房租、退税、延期纳税、补贴研发成本和直接资金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