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商业公益化、公益商业化 ——朱睿教授受邀出席WeBelong论坛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2018年10月13日 北京 “在长江商学院聚集了这两类人群:非常著名的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和非常有爱心、希望能够拯救世界的公益人士。我们希望做的事情是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让商业更加公益化,能够让公益更加商业化。”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品牌研究中心主任、EMBA项目副院长朱睿在WeBelong论坛演讲中这样讲到。

由法国WeBelong公益组织主办的第四届WeBelong论坛于10月12号和13号在北京举行。50多家国内外创业公司、领军企业的带头人汇聚于此,积极讨论如何重新定义消费模式,并创造属于未来的商业模式,推动创新和可持续消费积极发展。朱睿教授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商业公益化、公益商业化”的主旨演讲。朱睿教授在演讲中充分剖析了商业和公益的双向互动,并详细阐述了打造具有商业意识的非营利性组织的重要意义。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品牌研究中心主任、EMBA项目副院长朱睿在WeBelong论坛发表演讲

商业公益化:坚守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底线

朱睿教授在演讲中通过分享“乌镇模式”和“德龙钢厂”的案例来阐述商业公益化的必要性。乌镇是“通过商业解决社会问题”的典范。通过核心为“以旧修旧,修旧如故”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古镇保护典范的“乌镇模式”,坚持地方文化保护与开发并重挖掘,并同时强调游客的美好体验,控制过度商业化。从一个破旧落后的小镇,逐步改造为世界级的旅游景区。而德龙钢厂的案例也颇为传奇。从一个污染严重的重工业钢铁厂,发展成为国家3A景区。虽然德龙钢厂的环保运行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2017年的净利润达到了20.7亿元,同时吨钢的利润是全国第一。“当成本足够大的时候,必须要去做的事就是倒逼管理,降低其他的成本,使得管理更加高效,自然成本就会降低。”朱睿教授说。“在商业公益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时刻谨记自己的核心优势,同步关注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利益,并坚守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环境层面的三重底线,结合自身的基因,识别和扩大企业商业活动与社会痛点的联系,通过创新的方式,可持续的提高整体社会福利。”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品牌研究中心主任、EMBA项目副院长朱睿在WeBelong论坛发表演讲

 

公益商业化:最好的公益是以商业模式做公益

之后,朱睿教授又通过第一反应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案例来阐述打造具有商业意识的非营利性组织的重要意义。创立于2012年的第一反应是一家以社会化急救为目标的社会企业。在中国,每年心脏骤停的人数是54万人,居世界之首。而心脏骤停后留给急救的时间仅有四分钟。第一反应从马拉松赛事急救入手,正尝试逐步建立起中国社会共享型急救和应急平台;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2004年由中国近百名企业家在内蒙古阿拉善发起,是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企业家为主体,以保护生态为目标的社会团体。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2014年启动了“一亿棵梭梭”项目,致力于用十年的时间,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达成种植一亿棵梭梭树的壮举。关于如何以商业模式做公益,朱睿教授总结:“第一,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找到自己之所长,再以此基础做公益,这是实现最大回报率的重要前提之一。第二,善于把握合作。在公益领域,竞争是不重要的。如何调动多方资源,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才是最终目的。第三,可持续性发展。好的公益项目一定是可持续的。公益机构最大的特点是非营利性。非营利意味着赔钱,但是赔钱并不必然等同于浪费和低效率。换句话说,正是因为非营利,才更应该有效率,更应该让公益的每一分钱都获得最高的社会回报。要让给予变得聪明,要让非营利机构变得有效率,要让慈善变得更公平。”

无公益、不长江:公益已融入长江人的血脉

在之后的对话环节,朱睿教授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西安立丰企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商学院EMBA校友颜明以及WABC无障碍艺途创始人、长江商学院EMBA校友苗世明从商业公益化和公益商业化两个角度进行了讨论。“阿拉善最初成立的目标就是荒漠化治理,最早成立时有包括任志强、冯仑、王石等70多位企业家,到今天已经有968个企业了。我们的愿景是凝聚企业家精神,利用企业家身上宝贵的精神去从从事公益活动。我们企业家,注重创新,对市场有极强的敏锐性,并且有极强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颜明说:“长江商学院让我学会了把公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感谢长江商学院,我希望更多的商学院能够把公益作为一门课程,延续商业与公益的互动。”学艺术出身的苗世明现在已经全职在做公益,2017年度现象级的“小朋友画廊”公益事件就是他策划的,他也分享了他的想法:“当时会发起这个项目,初心很简单,只是想通过艺术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归社会。我们作为艺术从业者就是想通过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帮助这些不一样的人群,让他们有机会跟社会融合在一起。我花了十年的时间,让社会去关注到这些被边缘化的孩子。不过我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策划人,在创立公益组织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如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所以我在思考,当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不是应该有一些专业 化团队来更具专业性的运营我们的基金会。虽然我们是慈善基金会,但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经营与发展的层面。”

朱睿教授(右一)与WABC无障碍艺途创始人、长江商学院EMBA校友苗世明(左一),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西安立丰企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商学院EMBA校友颜明(左二)在对话环节展开讨论

“在长江,人文担当和社会责任一直是我们的基因和我们坚持的一个理念。”朱睿教授总结到:“来长江上EMBA,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公益第一课》。在长江,我们设立的唯一全额奖学金是公益奖学金,长江EMBA学员都有48小时公益学时,不完成公益学时无法毕业。‘以商业模式做公益’的理论思想在长江孕育,也在长江公益中实践、检验和升华。公益课是长江人的第一课,公益也融进每一个长江人的DNA之中。”朱睿教授说。

 

关于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11月,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采用世界商学院通用的治理架构,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以及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新一代商学院,以新视野与新思维应对商业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管理研究及商学教育的发展,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商界领袖。

取势于中国经济之崛起,依托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长江商学院经过十余年发展,拥有40多位全职的世界级教授队伍,贡献了一系列源自中国、引领世界的原创管理思想。2005年,长江商学院首创性地将人文课程与公益实践系统引入商学管理教育,成为全球首家提出培养企业家“人文关怀”的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拥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菁英校友群体,10000多位校友中超过一半担任CEO或总裁职位。学院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深圳有授课点,在香港、伦敦及纽约有代表处,率先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启动高层管理课程,把对新兴市场和世界商业格局影响重大的原创管理思想输送到西方,成为东西方双向交流、整合全球管理教育资源的高端学习平台之一。

长江商学院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成员,并获得EQUIS认证;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金融MBA项目(F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企业家学者项目(DBA)和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更多详情请登陆长江商学院官网:https://www.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