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友故事  

早教本质是全面发展而非双语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7日

80后独一代已经成为了父母的主角,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别于自己的父辈,做着各种积极的尝试,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开始萌芽,但是工作忙、时间紧,让80后父母倍感压力,为什么现在教育一个孩子这么难?家庭教育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才能解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带着这些困惑,腾讯教育(微博)推出走进幼儿教育系列访谈,对知名早教及幼儿园负责人进行深度访问。

东方爱婴贾军:早教本质是全面发展而非双语

受访嘉宾:东方爱婴创始人、董事长贾军

访问主题:谁绑架了中国80后的家庭教育?

[内容精读]

80后独一代教育独二代的父母难题

东方爱婴贾军认为80后一代在变革中成长,他们的价值观就是要创新、变革,不畏惧父母和权威,要有自己的主张,但是父母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让很多家长陷入迷茫,很多家长本身对教育有一个期望,就由着自己内心的潜意识对教育的梦想,建立一个心目中的儿童成长环境,这种潜意识在慢慢影响他的育儿方式,而缺乏对宝宝的需求真正的倾听。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父母对孩子本身尊重和理解,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走进早教机构,其实是让家长系统的学习做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能力。

如何选择适合的早教

早教作为启蒙教育,首先一定是全面性教育,涉及到孩子生理、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性。第二是要真正地去了解这个机构它的教育理念和主张,是不是从尊重儿童的角度去出发。好的教育理念要嫁接到今天的教育体系中来,是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而不是因为一个理论选择一个机构。

所以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你在一个机构看的时候,你不用看它说它叫做蒙台梭利它叫华德福,它叫做加德勒,而是说你怎么去看待我的孩子。你对儿童的尊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课程来设计,我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你的一切是为了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和孩子,所以我觉得孩子的需求是首选的。

国际化双语教学对早教意义不大

把教育机构的教育主张运用好比双语环境更重要。至少在两岁之前这个阶段里面,语言可以去渗透。但是教育的本质还是早期的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早期就在接触互动和游戏当中完成教育,而接触互动都没有听懂,失去了教育本质。“我觉得常常是一个本末倒置。所以有家长抱怨说,教学效果不好,花了200块钱一节课,因为你就选择了表象语言,而你没有真正尊重儿童的需要。”

而对于语言的学习,她认为“等到母语慢慢也有了,思维发展了、活跃了,你的成长,你的信息接收、理解、分享加快了。这个时候你过去是存储了大量听到的东西,你只是把它说出来就好了。这样子可能对他理解,对他发展可能更有利。”

育儿心得分享

做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贾军觉得特别幸福:“因为我懂他们,所以我养的过程中特别自信。从来也不叫真可能某一个地方出现了某一个问题,没有关系,这是这个阶段的特点。说到这个方式问题的时候,我可能说没有关系,我有三招可以跟他沟通。你的心态会不一样,为什么叫伴随成长。其实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重新再次经历了人生。看一张白纸呱呱落地只会哭,变成会说了,会讲了,然后会阅读了。这个过程里面,其实你也在回归人本质的成长的需要。”

[访谈实录]

主持人:贾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今天的访问。现在针对家庭教育,已经是80后为人父、为人母登上了父母的舞台。他们的教育方式相对于父辈来说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追求一些可能更多的教育模式。但是他们普遍还是觉得小儿难养,您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呢?

贾军:我觉得任何教育原因根源的产生都和他的时代的背景有关系,80后这一代生活在中国变革最大的一代,这些人是在变革中成长的。所以他们的价值观里面就是要创新,要变革。不畏父母,不畏权威,不畏专家,要有自己的主张。可是为人父母是一个科学,但是他自己没有做过父母,怎么办呢?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加工整理,加工整理的过程中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他就会变得比较迷茫。而这种迷茫带给他很多压力、困惑就会出现。

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和时代大背景是有关系的,第二个我觉得仍然是家长本身的期望值,自己在那个年代成长过来以后,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画了一张蓝图,我想象我的孩子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现在就要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去做。虽然他没有这么讲,我鼓励孩子独立,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长。其实他真正的行为不是这样的,他就会按照自己内心潜意识里的梦想,对自己儿童时代可能要去摒弃,要创新一个他心目中的儿童的成长环境,他的潜意识是有这样一个符号在慢慢影响他的育儿。这是很大的问题。

第三个,我们整个的环境忙和压力,其实信息的爆炸,没有时间真正去倾听宝宝的需要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大环境,父母的期望值,以及整个忙落和这样烦躁的环境里带给他,其实他对育儿本身教育的使命,教育真正的内容,儿童真正的需要,我不认为很多父母是了解、是懂得。

东方爱婴贾军:早教本质是全面发展而非双语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80后父母教育下一代,作为独一代教育独二代他主要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贾军:最主要是两个层级,第一个做父母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和成为父母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我觉得是要想想。对于他所生育的宝宝他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他对儿童本身理解和尊重到什么程度。从这两点上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好了,我相信教育孩子,无论是为人父母,从孩子的成长方面这会是非常好的教育生态,共同去成长,共同接受孩子带给他的那份幸福。

主持人:也许我们作为父母的话,可以准备好自己的心态,但是如何去了解宝宝,宝宝又不会讲话,这对现在的父母来说可能是一个很的的问题。您能对这一点讲一讲吗?

贾军:其实我最大的期待教育是一门科学,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知识,或者没有这样一个完整的知识,我还是主张能够走进一个教育机构,你去系统地了解学习做父母应该你的角色承担的责任你的能力,这个我觉得是要走进去的。所以养育孩子是教育生态的问题,是父母有愿望,这个不容否认。我们常常说亲情是天生的,但是爱是要学习的。

如果您有这样的愿望,期待的是您能够走进一个专业机构,前提是专业的机构,能够系统地引领你去了解、发现属于你的孩子的能力。要创造一个环境,去把他的能力激发出来,最终通过你的努力,你的孩子自己会成就。它是有一个阶段性的,首先你要有机会去发现,发现了你要创造机会和环境,让他把这样的能力去发挥。最终发挥了孩子才能成就自己。并不是一个自然增长的环境,自然成长的环境,一定是有人本身的创设的。

主持人:您提到了要走进机构,其实现在很多80后也发现了这一点,也有很多父母去了解这些机构哪些是适合自己孩子的?但是现在存在很多样的早教模式,如蒙台梭利,华德福等,还有一些早教外语培训、情商、财商培训。您觉得家长应该选择怎样的早教?

贾军:首先家长选择早教第一个概念早期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一定是全面的教育。至少在0到3岁这一段一定是一个希望全面的教育,所以全面性在你的选择当中占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说有些机构我教你运动,有一些机构教你音乐,教你英语,这个阶段还不是让你选择学科的最关键阶段,一定要有一个启蒙的全面教育,涉及到孩子生理、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性。第一我觉得选择是要强调全面性。

第二个部分我觉得你要真正地去了解这个机构它的教育理念和主张,是不是从尊重儿童的角度去出发。比如说你刚才提到的以蒙台梭利、华德福等等,这些教育都有他们当时存在的历史背景。当时是有儿童之家的感觉。在那个年代,有一些孩子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它的伟大之处有很多非常好的理念,比如说尊重儿童,儿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儿童有自己成长的关键期。这个理论非常好。但是我们要嫁接到今天的教育体系里面来。

我们今天讲所谓的开放教育,也有他那样一个背景。所以我觉得他这些东西都不重要。教育机构不再是说你用某一个学者,某一个学科的背景。而是说它是一门科学,所有的出发点着眼于儿童。这个阶段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而某一个学科和学者,某一个理论在这里面它的一些方法可以去运用。所以选择的顺序不是我先扣一个帽子,因为有这个理论所以我选择这个机构,不是。

我觉得我做了15年最大的体会教育一定是开放的。每一个学者,学一个学科在他做的时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所以你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你的基础平台是什么?儿童。你研究的是儿童,儿童要什么你就放什么的而不是因为蒙台梭利怎么说,华德福怎么说,加德勒怎么说,不是这样子的。所以重要你选择哪个学术的理论,每一个学术的理论在儿童应用中都有他伟大的成就的地方。一定有他自己的交流方法可实施的地方。关键是基础的点是回到宝宝的需要,儿童的需要上来。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15年一直以来的最大的感悟。所以东方爱婴15年,我的教育理念从来不会告诉你我叫蒙台梭利,我叫华德福。那是我教学当中一个理论的主张在我那里使用。或者它的一个教育方法,在我的某一个流程中得到的运用。但是我所有的东西我只会说儿童需要什么。

所以这个觉得家长一定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你在一个机构看的时候,你不用看它说它叫做蒙台梭利它叫华德福,它叫做加德勒,而是说你怎么去看待我的孩子。你对儿童的尊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课程来设计,我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你的一切是为了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和孩子,所以我觉得孩子的需求是首选的。

主持人:东方爱婴在早教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自由的体系,相对于其他的机构。现在其实有很多家长他们比较关注机构的国际化,一个双赢教学,在这个方面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贾军:任何一个教育一定是在主流文化尊重的。所以说,有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6个月就去了某教育机构,他的选择是因为他用英文上课。

我特别想问家长几个问题,请问他英文上课的45分钟里面,您听懂了多少。第二个你的孩子听懂了多少,因为对于小婴儿教育的本质在于互动、沟通。如果一个东西都没有听懂,你能有互动吗?你能有沟通吗。第二上早教机构,一星期上一次课、两次课是你听懂了,了解了我回去之后我能够在家里面说,你都没有听懂,你回家怎么做家庭的延伸。怎么把教育机构的教育主张再继续运用,所以我觉得语言的选择最不是关键的。恰恰我个人认为至少在两岁之前这个阶段里面,语言可以去渗透,但是教育的本质还是早期的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国内和国际的语言一定不是主要的选择。如果你说我交了一份钱,孩子既学了早教又学了语言,我想请问家长们,如果你在一个讲英文环境的早教中心,从出生到3岁你的孩子会讲英文吗?会不会。如果他会了,我认为你选择对了。我花了三年时间,我学了跟老外环境里面成长的母语环境一样学语言的,你的孩子上了三年下来可能就记了几个词,甚至几首儿歌。我觉得那不叫语言。只不过他用了英文给你上课,而你上课的内容仍然是孩子的早期教育的内容。所以你的本质应该对内容的销售和消化,而不是语言,语言只是一个工具。

所以我觉得在这点上家长的误区是蛮大的。我一直问家长一个问题,三年了你的孩子英文老师给你上课,他会讲多少英文。如果我今天上英文语言课意味着什么?小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是不是所有的英文都会说,跟我们讲母语一样流利。所以那就不是一门语言课,所以你要想一个教育课程,达到多少目的。又能够听英文,又能够把早期的启蒙做到。

我觉得不对的,教育早期就在接触互动和游戏当中完成教育,而接触互动都没有听懂,失去了教育本质。我觉得常常是一个本末倒置。所以有家长抱怨说,教学效果不好,花了200块钱一节课,因为你就选择了表象语言,而你没有真正尊重儿童的需要。

主持人:他们可能是过分追求一种浸泡式的教育,就像我们学院有那种环境式的造就。

贾军:对,但是你语言系统的环境,这个课不是为语言设计的。你为语言设计的可不是这样的,它的量更大,强度更大。语言的关键点更多。而你的还是在于早期的启蒙教育。

主持人:您的意思对于孩子而言,过早地去接触一些东西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贾军:如果从语言发展来讲很多家长说这个未来竞争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都要讲英文,你不用担心,你需要做的是让他听大人的语言的素材就好了。我更主张,等到母语慢慢也有了,因为我们讲社会最根本的是交流,交流意味着你的思维发展了、活跃了,你的成长,你的信息接收、理解、分享加快了。这个时候你过去是存储了大量听到的东西,你只是把它说出来就好了。这样子可能对他理解,对他发展可能更有利。

主持人:您觉得在家庭教育方面,比如说家里面现在放一些外文的素材,这些会不会对他早期有影响?

贾军:当然有影响了,我还是鼓励家长让他听大量的英文的东西。但是你的主流的语言仍然是中文。这个没有谁对谁错,你的主张如果我以中文为主,你的孩子肯定中文会说得早,如果你用双语的话,你的孩子可能都听得懂,但是表达得可能要晚,因为又讲中文,又讲英文。他会想我说是苹果还是apple,他可能脑子里听得懂,但是我不一定说。

但是我在15年教学当中,或者跟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他一旦会表达以后,他的思维是加快的。他的学习能力是提高,如果小孩子都听懂,都叫苹果,都叫apple,没有缺少一个工具。相反他用母语能够讲明白,这个时候你可能早期让他听了大量的英文的资料,英文的信息,这样自然而然创造语言环境,可以们慢慢把它的说话出来。

主持人:现在追求外文是一个方向,另外还是回归中国的传统文化,您觉得过早地吸收外来文化,会不会对他未来的中国文化基础的奠定有一定的影响?

贾军:我觉得不能一刀切,中国和外国就是有一个分水岭。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其实我们说它有一个主流文化产生的背景,是中国和外国的不重要,我仍然觉得你对儿童本身的了解,课程的设计对儿童的尊重,整个教育生态的设计会非常重要。国外里面也有很好的教育主张,很好的教育理念。中国也很有。但是我们生活在中国,我更希望什么东西其实背后最适合中国孩子的。我觉得这个东西是问题的关键。

我一直在讲,东方爱婴实际上做了一个中西合璧,15年下来,我认为东方爱婴的教育是最适合中国这个土壤里面的孩子,是最适合的教育。我觉得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什么是最适合的教育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我觉得回到为人父母这个话题,现在按照您刚才说的家庭教育和早教机构的课程培训,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东方爱婴从创办至今也15年了,您能谈谈当时创办东方爱婴的初衷是什么?

贾军:其实我创办东方爱婴的初衷就是因为朋友聊天,觉得带孩子很辛苦,中国没有。刚好我有机会去美国,看到我在美国的同事,我就问他周末怎么带孩子,他们所在的社区有这样的服务。我就跟他一起去了,我看到的打开的门,社区中心的人充满了灿烂的微笑,然后充满激情,我要帮到你,养育孩子怎么支持到你,服务到你。你看到那个妈妈仍然是一幅享受和快乐的面孔。你看中国的妈妈养孩子一边快乐着,但是要加一个但是,好累,好有压力。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面孔呈现给你的。

一个是养育孩子这种幸福、满足、自信,一个是幸福、压力,有一点点无奈。这在15面前我看到这是两个不一样的面孔。我更希望的面孔是那种享受和幸福,所以我要做这么一个机构,能够帮到父母能够自信地、快乐地、享受着、幸福地带孩子。这是我最早的初衷,为什么叫东方爱婴。我认为东方有独有文化的积淀,我们把东方文化里面的独有的一些优质的文化资源、方法要放进来。

所以我更希望我当时的梦想,我要看到父母幸福的脸庞,我要把中国的文化植进去,东方的文化唯美的优秀的方式方法融进去。所以我当时我就觉得我要用东方爱婴,我不能去用西方的东西。西方在在老科学的研究上,很多他们领先在前面。但是没有关系,我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我可以把它吸纳到整个教学系统里来,但是我的根是在中国。

主持人:您很早就接触了国外的很多家庭,以及他们的家庭教育,您觉得国内的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

贾军: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一点点大,我们讲分成几个层级,中国的父母的家庭教育他认为教育孩子是一种责任,第一个他的目标认为是一个责任。第二个教育孩子他认为是一个科学,但是他并没有采取一个科学的行动和计划,觉得计划性和行动性相对弱一点。

第三个,中国父母对养育孩子本身理解还是有一点差别。那么,你在国外看到,我会觉得对父母的角色,我们讲主流社会里面是很清晰的,我要做父母。他是和这个大环境有关,当你做父母那一刻开始,社区、社会就有人帮到你提供父母教育,他已经给你上课了。你在什么时间你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你孩子有什么角色,你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应该做什么。整个环境的创设我们也还是不一样的。

第二对孩子的教育心态也不一样,教育的内容也不太一样。我觉得从角色到内容到他心态都还是有一些差别。

主持人:据我所知,您也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也教育地非常成功,您能够分享一个做妈妈的心得吗?

贾军:我儿子今年十二岁半,我小女儿六岁半。为人父母,这十二年半里面,我觉得最大的感受可以用这样一个词,第一个我觉得特别地幸福,第二个就是伴随成长,第三个是自信,第四个是对未来还充满着想象和梦想。为什么这么讲?所谓的幸福,其实孩子是送给父母爱的最好的礼物。我特别感谢东方爱婴给了我这个事业,所以我在养育他们两个的过程中,其实我的心态特别地轻松。

同时,养育他们每一段,因为我懂他们,所以我养的过程中特别自信。从来也不叫真可能某一个地方出现了某一个问题,没有关系,这是这个阶段的特点。说到这个方式问题的时候,我可能说没有关系,我有三招可以跟他沟通。你的心态会不一样,为什么叫伴随成长。其实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重新再次经历了人生。看一张白纸呱呱落地只会哭,变成会说了,会讲了,然后会阅读了。这个过程里面,其实你也在回归人本质的成长的需要。

所以我觉得这个希望东西是我非常享受的。比如说为什么我觉得是自信地去做,比如你刚才问我,你的孩子7个月就回到工作岗位,你就觉得没有时间陪孩子了。我觉得我也一样,也是一个职业工作者。还得养两个孩子,那么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所能够做的事情,这一天中我虽然不能陪他,但是有几件事情可以做,我一定要让他每天以快乐开始。所以我少睡20分钟懒觉。我在家里面我小孩子小的时候,我准备一个晨起音乐,早上起来什么类型的歌,把他唤醒。他很开心,接下来不洗脸、不刷牙,先跟他做15到20分钟这一天互动的游戏。既是4个月没关系,6个月没有关系,都有适合他的互动游戏。这一天以快乐睁开眼睛,以你个跟他互动的这种关爱开始一天的幸福生活。其实你不用花时间长,就15分钟到20分钟,所以你也很满足。因为它的快乐,带你的是一种幸福。

如果我觉得我忙,我多睡一会儿懒觉,20分钟,当你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你觉得没有看到,带着遗憾走了,或者我走的时候偷偷摸摸就走了。你的孩子就会觉得,我妈妈去哪儿了?很多东西只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你有了,就会觉得这个事并不难,很容易就做到了。所以我只是分享这个。

可能我在中间我也想我的孩子,也上班,可能我今天走的时候,留一句话告诉他。或者给他拍一些照片,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这么大的功能,可能你会拍一些照片,相机里面,让他看看妈妈做了什么,把一些故事告诉他,让阿姨讲。虽然你不在身边,但是你觉得的孩子随时随地有妈妈的陪伴。因为你做了预备。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

主持人:现在国内的早教机构分门别类很多,我刚才提到有教外语的,有教情商的。因为早教这个行业在教育这个领域里面发展还是比较新的,所以它的机构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您能跟我们谈谈,家长如何进行好坏的辨别,以及如何对这个行业进行有利的规范?

贾军:我觉得特别好的问题,也是所有人经常问我的。虽然中国早教起步晚,但是它有几个特点,第一个品类繁多,形式多样。还有一个特点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我觉得第一你们去选择的时候,第一是要选品牌,不管怎么样,品牌虽然是两个字比较简单,但是品百最后生存下来一定是有生存的道理。我们东方爱婴做了中国早教15年,我们从一家店能够做到500家店,从几十个孩子做到每一周将近20万个孩子在上课。这些就是证明特背后的东西。第一一定要把品牌放在前面。

第二个部分的选择,我觉得还是要看它整个的教育的主张。这个教育主张不但要去看,还要真正去问他如何实现自己的主张。比如说东方爱婴是培养孩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你能够告诉我每一个阶段孩子有什么样的好习惯吗?我们老师就会告诉你,1、2、3、4、5,在这个阶段我们核心培养这个。他要告诉你,你要有东西去验证它,你不能说我就是培养一个孩子多元智能。你能给我举一个例子吗?你要把它的东西落到教学实处,因为大家早教很多人进来,其实是没有研究的,可能就会说环境,我喜欢这个东西,我就进来了。其实教育本身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需要很多年的积淀,我做了十五年,我常常跟他们说,我做的胆子越来越小,你为觉得做任何事都要想想,这个东西是尊重儿童,符合他的需要的吗?所以你就整天琢磨着儿童本身的需要,所以我觉得你要是看到实际实行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主张到底是什么,但是如果你有机会也跟家长们谈一谈、聊一聊,这是最好的。已经选择的家长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他们的主张是否是一致的,所以看品牌、走进实地去考察教育主张和教育实施方法,能够和顾客再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