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7日
“善知识!心量光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六祖坛经》
金庸小说中对武学最高境界是这样描述:“心中无招,手中无招,出手浑然天成,无所不至,无坚不摧。”为了参透其中的奥妙,热爱武侠小说的孙兴华费时甚久。从化工转型到投资,决心要从投资的门外汉到业内人士,转型之痛折磨着他。他的顿悟是在阅读了大量佛学书籍之后,修炼身心的过程中终于明白了“投资就是投资本身”,而所有的投资基本都是一回事,佛教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挺过转型之痛
一年有200天的时间在外出差,写了将近100篇研究报告,投资方面的书籍看了不下100本,凌晨1点之前从未睡过觉……这是孙兴华入职私募基金第一年的工作状态。工作压力很大,可更为痛苦的是由于知识欠缺所带来的折磨。2009年,伴随着国家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投资公司把目标纷纷瞄向了这些行业,然而非科班出身的孙兴华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东西都不懂,他要厚着脸皮向比自己小很多的年轻人请教。
实际上,孙兴华早前的生活却并非如此,他是某化工外企大中华区的技术经理,原本的生活富足而宁静,他大可不必如此奔波劳累。在进入私募基金之前,孙兴华的兴趣是在化学,从初中到硕士毕业,孙兴华也一直在与花花绿绿的化学反应打交道,自认为自己可能会和化学死磕一辈子。自中科院硕士毕业之后,孙兴华职业道路走的顺风顺水,普通的工程师、研发主管、直至升任大中华区的技术经理,短短四年时间,他走完了这一职业历程。
一路平坦,本来可以追求更加安逸的生活,在外企的工作期间,孙兴华的从业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坦言,一切源于自己价值观的变化。小时候总觉得科学家是最有价值的职业,所以一路学化学,励志做科研人才;可在外企工作,自己才真正感觉到商业化才是最有价值的。孙兴华说,“即使发明了很棒的产品,如果没有成功商业化,一样会消失,对社会真正产生价值的东西是商业化的过程。”打小就爱读武侠小说,幻想着能成为为国为民、有情有义的侠之大者。尽管大侠遥不可及,但是孙兴华希望自己能做接近于大侠的事情。他的工作始于技术,而工作后的感悟又让他觉得自己不能止于技术。“一个有情怀的人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孙兴华所谓的有意义的事情指的是实现他的价值,这和他所追求的极富理想主义的侠客精神相关,他说这是他转型的原因,也是他读MBA的原因。
自长江商学院毕业之后,孙兴华进入投资领域,立志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时光倒流,孙兴华估计做梦也没想到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在投资领域工作多年,作为一名直接参与管理20亿资金的基金合伙人人,他彻底的完成了从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向专业投资人的转型,而理工科出身的背景更是成为了他的一项优势,跨专业的思维方式让他比一般的投资人更有话语权。
默默无闻,而又饱受知识折磨的岁月里,他看了大量佛教的书籍。他说是佛教的思维方式带他走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并让他受用终身,他的投资理念中渗透着佛教的思维方式。“从那以后,我就不断修炼自己的身心,渐渐地把投资看作是投资本身,慢慢就对投资有了自己的想法。”孙兴华说,作为一名专业的投资人,他已经领悟到是原来所有的投资基本都是一回事,这正是佛教里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重构思维,关注新三板
双子座具有舒畅温和的人格,热心的天性和理想主义,在佛教思维和侠客精神的熏陶下,孙兴华面对挫折总能保持内在的平静。2014年8月,证监会正式推出做市商业务,新三板挂牌企业可以采取做市转让方式,这就有助于提高融资效率,推动券商提高定价、销售等各方面能力,增强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参与投资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此前有过股票投资及一级市场经验的孙兴华,敏锐地意识到“新三板会迎来一个大时代。”
2014年,重新回归理成资产的孙兴华和同事们一共做了约15个项目,管理近20个亿。仅在11月,理成资产就投成了两个化工项目。现在孙兴华的新三板项目还在发行三期、四期。“2015年我的目标是,通过新三板管理5个亿的资金,完成投资30个左右的项目。”他笃定的说。新三板属于柜台交易市场,理论上不能直接交易,但是这个类似于一级半市场,更偏一级市场的维度,对于孙兴华来说,却是个更能发挥产业投资优势的地方。
“以前一个公司要上市需要经过一到两年的时间,审批程序复杂。而新三板给中小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融资场所。我的很多理念也能够得以实施。”理成资产此前就想做帮助企业成长的项目,新三板的到来正好加速了这些项目的进程。从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变成专业投资人,成功转型的孙兴华与长江结了缘。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长江,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迈进金融圈,更不敢想会管理20个亿。”孙兴华现在进行的项目,跟长江的关系也很大。新三板项目中有两个是长江校友的企业,一家是盛世大联,一家是聚宝网络。
利用优越的化工背景,孙兴华对自己擅长的行业会优先选择。“我现在投资的三分之一是医疗医药,三分之一化工材料,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另外三分之一是移动互联相关领域。我个人对化工还是有特别的兴趣。”
孙兴华(前排右三)与同学们在一起
“不管你对我错还是我对你错,其实都殊途同归”
躬耕于二级市场(即证券交易市场,已发行股票进行交易的场所)的人,害怕短期的波动,那些或红、或绿的数字牵动着投资者敏感的神经。起初,孙兴华也有着那样敏感的神经,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孙兴华渐渐从躁动中逃离出来,立志要把投资作为一辈子事情的他,还是想通了,不要如此累的神经,他要慢慢的把那颗太细而又太敏感的神经“割掉”。
孙兴华并非鲁莽行事的人,他是想着要把自己变得笨一点、钝一点,这是他参透了投资哲学后得出的结论,他知道投资是一件需要时间、考验耐力的事情,常常是“欲速则不达”。“投资最本质的东西,第一是要发现价值,第二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与其每天盯着上下波动的股票价格,孙兴华的投资只关注一项:价值。对于这一简单的投资理念,孙兴华笃信不移。
作为价值投资哲学的追随者,孙兴华追求并非是“多”而是“一”,他的投资也是如此。“发现企业的价值,并帮助企业实现价值。”这套理念在一级市场(即证券非公开发行市场,投资者认购的股权不能公开流通)适用,同样适用于二级市场。尽管很多认为二级市场是依靠流动性赚钱,孙兴华却一直告诫投资者们二级市场的根本也是要靠发现价值,因为靠流动性赚钱对整个市场总体上是“零和游戏”。
纵然投资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来回历经磨练,孙兴华却从不把“聪明的投资者”这一头衔安插在自己身上,更是认为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无天赋、能力上的巨大差别,唯一的区别也只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投资方式。在投资市场的选择上,他坚守自己,对其他的投资者也并不妄加评判,他觉得“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路是对的,对方的路是错的,但其实成功的投资最终是殊途同归。”
文/李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