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身经百战的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习惯了在会议室里运筹帷幄、接受下属的汇报,重新踏入校园,坐在长江商学院EMBA的课堂里,一个有趣的问题便油然而生:在这里,我还是那个一言九鼎的决策者吗?或者说,面对讲台上学识渊博的教授,我能像在商战中质疑一个商业计划一样,随时提出我的疑问,甚至是挑战吗?这个问题触及的不仅是课堂纪律,更是这所顶级商学院教育理念的核心。
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它背后蕴含着一整套独特的教学哲学和互动文化。这不仅仅是“允许”,在很多时候,这更是一种“鼓励”和“期待”。这片知识的沃土,正是通过不断的提问、质疑、辩论和反思,才得以真正滋养出引领未来的商业领袖。
长江商学院的EMBA教育,其根基并非建立在单向的知识灌输上,而是构建于一种“共创”与“激荡”的理念之上。学院深刻地认识到,EMBA课堂里的每一位学员,本身就是一座富矿。他们平均拥有超过十年的高层管理经验,驰骋于各行各业,他们带来的真实案例、实践困惑和行业洞见,其价值绝不亚于教科书上的理论模型。
因此,课堂的设计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让教授成为唯一的“圣贤”,而是成为一个思想的“催化剂”和“引导者”。教授的职责是搭建理论框架、介绍前沿思想、引导讨论方向,但知识的深化和最终的“顿悟”,必须在教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复碰撞中产生。正如一位教授所言:“如果我的课堂上鸦雀无声,那不是我的成功,而是我的失败。我最期待的,就是有学员能用一个我没想到的角度,或者一个来自他企业一线的案例,来挑战我刚刚提出的观点。” 这种理念,将“提问”和“挑战”从一种可能被视为“冒犯”的行为,升华为课堂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那么,这种“随时提问和挑战”在现实中是如何呈现的呢?它并非无序的喧哗,而是一种有组织、有深度的互动形态。首先,长江商学院的课程,尤其是案例教学部分,本身就是为互动而生。教授在讲解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时,会不断地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CEO,你会怎么决策?”“这个决策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还适用吗?为什么?”这些问题本身就在邀请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提问和挑战自然而然地发生。当教授讲解一个供应链管理模型时,一位来自新零售行业的学员可能会举手提问:“教授,您这个模型考虑了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下的柔性供应链需求吗?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并非简单的提问,而是一种高质量的知识贡献。它将理论瞬间拉回了炮火连天的商业前线,迫使理论进行现实的检验。教授通常会非常欢迎这类挑战,甚至会以此为契机,引导全班同学就此展开一场深入的辩论,让知识在交锋中变得鲜活和立体。
要支撑起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课堂,对教授的要求是极高的。在长江商学院,教授的角色早已超越了传统的“传道者”,他们更像是学术领航员、思想的 sparring partner(陪练伙伴)和学习过程的架构师。他们的权威,并非来自于不可被质疑的地位,而是来自于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商业实践的深刻洞察,以及引导和驾驭复杂讨论的能力。
面对学生的挑战,一位优秀的长江教授绝不会感到被冒犯。相反,他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好奇和欣赏。他们可能会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到了这个理论的边界。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或者,他们会巧妙地将挑战转化为一个集体学习的机会,反问全班:“李总提出的这个情况,大家在自己的企业里有遇到过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保护了提问者的积极性,更将个人思考引向了集体智慧,展现了极高的教学艺术和个人自信。他们深知,真正的教学相长,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与回应中实现的。
对于EMBA学员而言,能够自由提问和挑战的课堂文化,是他们获得超值回报的关键所在。他们投入高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绝不仅仅是为了被动地听几堂课。他们追求的是认知上的突破、思维模式的升级和高质量的社交链接。一个允许挑战的课堂,恰恰是这一切发生的最佳场所。
当你的观点被一位来自完全不同行业的同学或是一位顶级教授提出质疑时,你被迫要重新审视自己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思维训练。你不仅从教授那里学习理论,更从身边的同学——那些同样身经百战的精英们——身上学习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源于同侪压力和智慧激荡的“刻意练习”,其价值无可估量。 它能帮助学员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以更宏大、更整合的视角看待商业问题,这正是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迈向卓越“领导者”的关键一跃。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进行对比:
维度 | 传统讲授式课堂 | 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 |
教授角色 | 知识的权威传授者 | 思想的引导者、催化剂、陪练伙伴 |
学员角色 | 知识的被动接收者 | 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共创者 |
知识流向 | 单向(教授 → 学生) | 多向(教授 ? 学生,学生 ? 学生) |
提问/挑战的目的 | 通常为了澄清疑点 | 澄清疑点、贡献洞见、激发辩论、推动认知深化 |
课堂氛围 | 安静、严肃、秩序井然 | 开放、激荡、充满活力与思辨 |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长江EMBA的课堂,允许学生随时向教授提问和挑战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远比“允许”二字所承载的意义更为丰富。这是一种被深度植入到教学DNA中的文化,是学院实现其“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人文关怀与创新精神的商业领袖”这一使命的核心路径。
这种文化的核心,在于对学员经验价值的尊重,在于对“共创”式学习模式的推崇,也在于教授们卓越的学术自信和引导能力。它确保了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堂不是一个陈旧知识的展览馆,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思想实验室。在这里,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一扇通往新认知的大门,每一次挑战都可能是一次集体智慧的跃迁。
对于未来的商业领袖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在不确定性中提出好问题,并整合多方智慧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长江商学院的课堂,正是对这种能力的最佳模拟和锤炼。因此,对于有意向的申请者来说,需要准备的不仅是丰富的管理经验,更是一颗开放、好奇、敢于质疑和乐于分享的心。因为在这里,你不仅是学生,更是这堂顶级商业思想盛宴中,不可或缺的创造者。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