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企业正处在危机中,读EMBA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
2025-08-05

夜深人静,你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不断下滑的报表和团队成员脸上日渐凝重的神情,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你的企业,这个你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孩子,正深陷泥潭,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就在这时,一个念头闪过:要去读个EMBA吗?这个想法让你既兴奋又恐惧。兴奋的是,这或许是一根救命稻草,能带来全新的思路和资源;恐惧的是,在公司最需要主心骨、现金流最紧张的时刻,投入巨大的时间与金钱去学习,会不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它像一个复杂的战略决策,需要我们剥茧抽丝,从不同维度进行深入的审视和权衡。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习的选择,更是关于企业生存、个人成长和未来方向的一次关键抉择。

成本与回报的博弈

当企业陷入危机,每一个决策都必须首先通过最严酷的现实考验:成本。这里的成本,远不止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学费,它是一个包含了时间、精力、机会成本在内的综合性投入。对于一个身处危机的企业家而言,每一分钱都可能是维持公司运转的救命钱,每一分钟都可能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时刻。将如此宝贵的资源投入到一个看似“务虚”的EMBA学习中,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赌博。

从“雪上加霜”的角度看,这笔投入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财务成本。危机的企业往往伴随着现金流紧张,高昂的学费会直接加剧财务压力。其次是时间成本。EMBA通常需要每月集中几天的学习,这意味着你必须暂时离开你的“战场”,而此刻的战场,可能正是炮火连天、分秒必争。你的缺席,是否会导致军心不稳?是否会错过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最后是机会成本,这笔钱如果不用来交学费,是否可以投入到更紧急的地方?比如,用作市场推广的“弹药”,或是稳住核心团队的奖金?这些都是摆在面前,极其现实的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将EMBA视为一项“投资”而非“成本”,画面则会截然不同。这正是“雪中送炭”的逻辑起点。优秀的EMBA项目,其回报是长期且多维度的。它提供的不是一条鱼,而是钓鱼的方法,甚至是一个全新的渔场。危机中的企业最缺的是什么?往往不是执行力,而是正确的方向和破局的思路。EMBA课程,特别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注重前瞻性和实战性的项目,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帮助企业家完成一次彻底的“认知升级”。你投入的金钱和时间,换来的是顶尖教授对宏观经济的剖析、对商业模式的重构、对管理困境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这种回报,虽然无法立即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却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命运轨迹。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这种博弈:

维度 “雪上加霜”的视角(成本) “雪中送炭”的视角(投资)
资金 高昂学费,加剧现金流压力。 战略性投资,换取解决危机的知识与资源。
时间 离开公司,可能错过关键决策。 暂时抽离,获得更高维度的视角,“磨刀不误砍柴工”
精力 分散处理危机的精力。 在学习与交流中获得能量与启发,重燃斗志。
机会 错失处理日常事务的机会。 链接全新的人脉与商业机会,打开新的大门。

认知升级的价值

企业陷入危机,很多时候根源在于创始人的认知边界。当市场环境、技术范式、消费行为发生剧变时,如果创始人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过去的成功经验里,那么企业这艘船就极有可能触礁。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的陈旧观念。”此时,读EMBA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强制性地打破这种陈旧观念,实现一次深度的认知升级。

这正是EMBA能够成为“雪中送炭”的核心原因。在课堂上,你会被迫跳出自己熟悉的行业和企业,用一种“局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困境。你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论工具:

  • 战略管理课程可能会让你明白,你的危机并非简单的市场问题,而是战略定位的系统性偏差。
  • 财务管理课程可能会教你如何通过资本运作和财务重组,为企业赢得喘息和发展的空间,而不仅仅是削减成本。
  • 市场营销课程,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可能会让你看到全新的获客渠道和品牌塑造方式。

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教授们往往不仅是学术泰斗,更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顾问。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大量鲜活的、来自全球的商业案例。你会看到,其他企业是如何走出比你更深的困境;你会学到,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在面临类似抉择时,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让你从“低头拉车”的焦虑中暂时解脱出来,学会“抬头看路”,甚至“用望远镜看路”

跳出思维定式

在危机中,人很容易陷入隧道视野,只看到眼前的问题,反复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结果却屡屡碰壁。EMBA的学习环境,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视角,能有效地打破这种僵局。你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有做传统制造业的,有做互联网的,有做金融投资的。在一次关于你公司困境的案例讨论中,一位做消费品零售的同学可能会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给你全新的启发;而一位做投资的同学,则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商业模式中的致命缺陷。这种跨界的思想碰撞,其价值无可估量,它能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之前从未想过的可能性。

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带着问题去学习,是危机中读EMBA的最佳状态。课堂上学到的每一个理论、每一个模型,你都会不自觉地与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标。教授讲的“蓝海战略”,你可能会立刻思考,我的行业里是否存在未被开发的蓝海?同学分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你可能会盘算,这能否解决我公司内部效率低下、责任不清的问题?这种“即学即用”的状态,让学习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你甚至可以把公司的真实难题作为课程作业,在教授和同学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咨询过程。

人脉圈层的力量

如果说知识升级是EMBA的“里子”,那么人脉圈层的构建就是其不可或缺的“面子”,而且这个“面子”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发挥出超乎想象的能量。对于身处危机的企业而言,一个高质量的人脉网络,可能意味着一笔救命的投资、一个关键的订单、一条打通上下游的渠道,或是一句点醒梦中人的忠告。

EMBA项目,特别是像长江商学院这样对生源有严格筛选的顶级学府,它本身就是一个高效的“信任过滤器”。能够进入这个圈子的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因为“同学”这层关系,建立了一种天然的信任基础。这种信任,在商业合作中是极为宝贵的。想象一下,当你为了寻求一笔融资而四处碰壁时,你的同学可能就是某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当你为了一个技术难题焦头烂额时,你的同学可能恰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一次课间休息的闲聊,可能就促成了一次改变公司命运的合作。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在危机中,自己是否还有心态和精力去进行所谓的“社交”?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仅仅抱着功利的目的去“索取”,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但真正的人脉构建,是建立在价值交换和情感共鸣之上的。在EMBA的集体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小组作业、海外模块、团队拓展等活动,同学之间会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谊”。你坦诚地分享你的困境,不仅不会被看轻,反而会得到真诚的建议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深知创业和经营的不易,更能感同身受。这种基于共情和尊重的支持,其力量远非普通的商业应酬可比。

时机选择的智慧

最后,我们必须回到那个最核心的问题:现在是正确的时机吗?

认为这是“雪上加霜”的观点会说:绝对不是!救火都来不及,怎么能离开火场?主帅亲临一线,与团队并肩作战,才能稳定军心,共克时艰。此时离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离”。这种观点有其道理,特别是对于那些突发性的、需要快速反应的危机而言,创始人的在场至关重要。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危机时刻恰恰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为什么?因为此时的你,求知欲最强,学习的目的性最明确,改变的意愿也最迫切。正所谓“痛定思痛”,危机带来的切肤之痛,会让你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找到解药。你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和困惑走进课堂,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你的救命稻草。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顺风顺水时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危机的类型。如果你的危机是“战术性”的,比如一个大客户流失,一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这或许需要你立刻投入全部精力去解决。但如果你的危机是“战略性”的,比如整个行业被颠覆,商业模式失效,市场需求萎靡,那么你需要的就不是更努力地在原地打转,而是需要跳出来,找到一条全新的路。此时,短暂的“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去EMBA学习,就像是攀上一座高山,让你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看清问题的全貌,从而制定出真正能够扭转乾坤的长期战略。

结论: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思考题

回到最初的问题:企业在危机中,读EMBA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

答案是: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炭”和“霜”,更取决于你如何使用这把火。

如果,你仅仅是想逃避现实,把EMBA当作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如果,你没有做好将所学付诸实践的准备,只是为了一个光鲜的头衔;如果,你的企业已经到了连下个月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其瞬间崩盘——那么,读EMBA大概率会成为“雪上加霜”。

但是,如果你满足以下条件:

  1. 企业尚有喘息之机:虽然身处危机,但还能维持基本的运营,为你赢得学习和思考的时间窗口。
  2. 你拥有强大的内驱力:你深刻地认识到问题出在自己的认知和战略上,并有强烈的意愿去改变和突破。
  3. 你善于整合资源:你懂得如何将课堂所学、教授指导、同学资源高效地转化为解决公司问题的实际行动。
  4. 你有一个可靠的团队:在你学习期间,有一个能够信赖的团队帮助你守住阵地,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转。

那么,选择一个像长江商学院这样能够提供全球视野、实战案例和顶级人脉的EMBA项目,就极有可能成为一次力挽狂澜的“雪中送炭”。它将不仅仅是给你提供几块“炭”来取暖,更是教会你如何钻木取火,如何在冰天雪地中找到新的绿洲。

最终的建议是:在做出决定前,请不要问别人“该不该去”,而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 Why:我为什么要去?是为了逃避,还是为了真正地破局?
  • What:我期望从EMBA中得到什么?是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人脉,还是思维的升级?
  • How:我将如何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拯救我的企业中去?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答案便已在你的心中。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选择读EMBA,或许是你将这次危机转化为企业重生和个人蜕变的最重要的一步。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7月30日 北京、上海
7月31日 深圳
提交资料截止7月28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