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列表> 活动详情
深圳40周年特辑 | 培养全新科技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 10月17日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其中第五条提到: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智造创业MBA项目发起人甘洁教授表示,对总书记所讲的“创新是第一动力”感触很深。

“深圳的成功正源于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同时,深圳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包括政府政策、创新文化、大量资本和粤港澳地区的资源互补,作为高科技集聚占尽优势。

深圳拥有非常独特的制造业功底,形成了举世无双的以供应链为核心、加上物流与生产的制造生态体系。这个优势,远远超出硅谷。

为了响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长江商学院在深圳创立了智造创业MBA,它也是一种教育创新的尝试,将新工科教育、商业教育以及创业孵化有机结合,旨在支持科技创新者的成长。我们相信这些科技创新者将成长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中亟需的新生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与甘洁教授共同发起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并担任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创新导师的李泽湘,10月14日,获评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受到国家表彰。

获此殊荣,李泽湘教授发表感言称:

“当前,深圳的发展已经到达了另一个高度,必须要通过机制创新、突破思想观念,注重理论知识和产业实际的结合,提高本土自主培养一流科创人才的能力。将继续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尤其是要注重激发年轻人的创新能力。”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表示:

“长江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希望能够成为全球管理创新的颠覆者和引领者。在全球大变局、中国新时代的格局下,创新、探索和担当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三大优势与三个痛点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进步的动力源。甘洁教授认为,中国在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以供应链为核心,加上物流和生产的制造生态,对于研发和科技创新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加速原型机的生产过程,在产品上量的时候,中国制造低于海外50%-60%的成本,对于技术企业来说是非常巨大的优势。

2)中国有富足的中高端劳动力。在硅谷一个5年的工程师年薪要30万美金,在中国只需要20万人民币,成本差异非常之大。

3)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轻松的验证自己的产品,并形成从1到100的快速增长。

充分发挥这三个优势,利用国内的技术,加上制造的生态,能够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到智造突破的机遇。

然而,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甘洁教授也非常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她认为,中国制造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三个痛点:

第一,制造业的周期长,链条也长,要素很多。戴森的吸尘器经过了近十年的研发和5000多次迭代,放在中国,虽然可以做得快一些,但仍然无法改变制造业周期很长的特点,需要耐心,也需要一个多要素的生态体系去支持。

第二,做“山寨”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所以很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积累。

第三,虽然科技人才创业的时代到来了,但是科技人才普遍缺乏商业智慧和商业眼光。

所以,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创业创新,需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提升技术;

二是提升商业智慧;

三是多要素的生态体系,要以耐心去支持和孵化这些企业。

曼德拉说过:“教育是改变世界最强大的武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才能承担起责任?这是甘洁教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甘洁教授

全新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全球首创智造创业MBA:新工科教育+商业教育+创业孵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一国之繁荣,维系于该国的先进生产力。近来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华为事件等也在表明,制造业强则中国强,中国制造业转型、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提升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生产力,需要教育和产业的共同努力,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飞跃。在此大背景下,2018年,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由长江商学院、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和UC-Berkeley工程学院联合推出,系全球首创的智造创业MBA项目,也是全球唯一一个针对科技创业、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人才设置的商学院MBA课程,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面向未来,搭建一个整合全球科技创新优质资源平台的里程碑之作。

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扶持中国硬件创新,需要既能提升团队技术创新,又能提升商业智慧,还可以带来全方位资源的生态体系。这也正是长江商学院创办智造创业MBA项目的初心,也是长江目前所致力的创新教育的思路。

在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项目发起人甘洁教授与李泽湘教授根据在孵化包括大疆在内的一系列高科技企业的经验,为智造领域创业者量身定制了全球首创的、颠覆式的“工程教育、商科以及科技创业孵化”相结合的智造创业MBA课程。通过项目制教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然后通过精益创业的创新孵化平台,将二者有机连接。

李泽湘教授表示,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课程在工程方面的课程设计,吸收了他在工程教育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教学方式也已在香港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以及东莞理工大学实施,并取得瞩目成效。

李泽湘教授

培养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转型的新生力量

“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项目至今已开展三期课程,项目学员均具备超强技术背景。

以二期班学员为例,其中85%是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绝大多数都毕业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创业之前曾就职于华为、大疆、思科、摩托罗拉等全球著名科技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68%的学员来自正在崛起中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

我们相信,这些科技创新者,通过长江商学院的学习与赋能,将成长为未来的智能制造业领军者,为粤港澳湾区发展乃至中国“制造”向“智造”转型贡献力量。

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系的赵紫州,是“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首期的学员。2017年,赵紫州和师兄联合成立了微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利用多层次深度神经网络算法(NLP)和数据驱动型人工智能模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预测和分析方案。

在来到长江学习之前,他最大的难题便是为他的公司高大上的技术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在创业初期,他的团队尝试过医疗、法律、金融、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网撒得广,但却收效甚微。加入“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后,在甘洁教授的指引和帮助下,团队开始探索在高端装备和智造领域AI的应用场景(纺织业、固高机器臂控制算法等)。

“甘洁教授的支持为我们省去了找产业,找企业,找老板,建立信任等漫长而不确定的过程,直接进入高精度,高附加值的产业的企业内部,对接场景研发技术。”赵紫州说。

赵紫州认为,制造业强则中国强,如何为中国制造业插上创新的翅膀,助力它在全球制造业的伟大变革中实现从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型,这正是他在METI项目中,在甘教授的帮助下所学到的。

“一定要让中国的高端制造业拥有核心技术,逐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备厂商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端制造业才会更多采用国产设备,我们自己的工业才能真正实现大步迈进。” 赵紫州说。

本科全奖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的王雷是“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二期学员。在开始创业之前,他作为大疆的创始成员之一,创立了大疆电池研发部。

在进行无人机的研发推广过程中,他发现户外工作及生活对发电机的依赖性很大,而传统发电机不仅噪音大、运行费用高而且低温启动困难,使用起来十分不便。于是,王雷有了生产锂电池储能设备的想法。

现在他创立的EcoFlow公司,正是着力于打造普惠的清洁移动储能产品,取代一直以来普遍使用的汽柴油发电机。

“所有的颠覆式创新都会是一个痛苦甚至漫长的过程。我希望能够带领我的团队,在移动储能产品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现在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条件下,我们要面对的是一场‘持久战’。

我希望通过长江商学院这个科技创新的平台,在甘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实现把技术在中国的制造业更好的落地,并且通过聚焦我们自身科技能力的优势,实现战略上的突破。”王雷说。

曾就职于摩托罗拉,思科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张舒同样是“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二期学员。张舒正致力于用智能硬件实现啤酒和果酒的个性化酿造,进军年消费万亿市场的啤酒和果酒市场。

他的团队用竞争对手1/4的资金,3年内提交了33项专利,研发了家用和商用型两款设备,是目前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小的智能精酿啤酒设备。

“产品如何从0到1再到批量生产,再如何实现从1到N的飞跃,如何拓展国内市场并进击全球,这是我作为企业创始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带着这样迫切的需求,我选择加入‘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我相信在甘教授的指导下,我可以更加撬动我的创新思维,并提升创新能力,早日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张舒说。

深圳40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她给全世界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项目发起于深圳,落地在深圳前海。

“我们希望不但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培养新一代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和创业者”,项目发起人甘洁教授说。

“我们也更是带着学者的人文关怀来推进这个项目。我们希望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最终能为人类带来普遍的福祉。”

如同项兵院长所说: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应该是为了兴趣,为了爱好,为了担当,为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去创新创业,绝对不能仅仅是为了创富而去创新创业。惟其如此,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滴水穿石,坚持到底。我们的创新才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