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最新观点  

李海涛:文创产业将成为 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新动力

[截至2017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维持在13%左右的平稳高增长,而同期实际GDP的增速已经回落到6.7%。]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源头,通过产品化和服务化的形式,通过批发零售渠道的流动和分发,最终传递给终端消费者,实现经济增加值创造的产业化路径。文创产业概念内涵丰富,囊括了内容创意的生产、商品制造、流通、服务等多个环节。在中国,文化服务业是泛文化产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文创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从海外经验看,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告一段落,经济总量增长开始遇到瓶颈,在此过程中,多数经济体都开始着眼于将文化产业作为发掘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动力。

早在1933年处于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阴影笼罩下的美国,就曾经将文创产业作为提振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举措,里根新政中包括了公共工程艺术的相关内容。1997年英国新工党首相布莱尔上台后,积极推动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自己担任主席一职。在政策的高度支持下,英国艺术、娱乐业在生产总值(GVA)中的占比在1997年之后快速提升到1.5%左右。

我们的邻国韩国同样多次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振经济景气度的良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致力于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在2009年推行“村落艺术”项目,以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景气度严重下滑,推动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以文创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3年之后,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逐步完成,中国第二产业增长逐步减速,而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对实际GDP的增长贡献率为3.8个百分点,超出第二产业1.5个百分点。

虽然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中枢在稳步下行,但文化及相关产业增速却仍然保持平稳,并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截至2017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维持在13%左右的平稳高增长状态,而同期实际GDP的增速已经回落到6.7%,增速的此消彼长带动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10年的2.75%提升到4.20%,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发展文创产业也有助于缓解当前劳动力就业市场压力。文创行业与其他制造业行业的重要差异在于,存在大量的自我雇佣现象,特别是在最上游的文化制造类产业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将内容生产、创意创作作为主要工作的艺术家多数并不直接受雇于某个公司,而是采用自雇佣或类似合同制的雇佣模式,能够实现“软性就业”。

文创产业对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文创产业深厚的文化内涵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和城市的国际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条的价值分工中处于较低端环节,主要是凭借低成本的劳动力红利赢得市场份额,承担的也主要是贴牌生产的工种,“中国制造”曾经被认为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向前看,这一情况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更多和中国类似的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体渐次完成了内部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的开放、逐步融合到全球产业分工中来,中国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已经开始褪色。前方的领跑者也同样向中国施压,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提出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倡议,已经有多家大型跨国企业将海外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在这种“前后夹击”下,中国实现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上的升级就显得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在当前实现产业升级突破的关键时期,中国更应该对内培养建立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以抵御海外文化产品在市场份额上的扩张。文创产业的发展,本质上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从OEM(贴牌生产)向ODM(原创设计制造商),进而向OBM(原创品牌制造商)的转型升级。

文创产业:助力后工业化城市实现转型

文创产业还能够帮助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凤凰涅槃”。中国形成了为数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些城市通常都是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近年来逐步面临着转型的压力。从海外经验看,只要利用得当,文创产业可以助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英国纽卡斯尔是最成功的转型案例之一。纽卡斯尔是英格兰东北部港口城市,十六世纪之后即成为英国主要的煤港。上世纪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显现,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支撑了造船业、煤炭和重工业的短暂发展,但其他产业在全国的市场份额都持续下滑并爆发了大规模失业。上世纪60年代开始,纽卡斯尔在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上都制定了现代化战略,在经济上开始摆脱对于煤炭产业的长期依赖。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纽卡斯尔将大量的老工业建筑进行整顿开发,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设施。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老工业区最终成为了英国北部重要的文创产业中心。

德国鲁尔区提供了另一个案例。鲁尔区在工业化进程中是德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德国工业化步入后半程,该地区经济增长陷入瓶颈。上世纪80~90年代,政府针对鲁尔区推出了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国际建筑展览会,此外还有多个文创产业项目落地。经过持续多年的转型努力,鲁尔区在2010年打败了多个德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成功获得了“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标志着鲁尔区已经成功实现了从后工业化城市向文创产业重镇的转型。

事实上,这种文创产业带动的城市更新升级在中国同样有非常成功的案例落地,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就是建立在前民主德国援建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之上,现在已经转型成为著名的创意园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

中国文创产业:根深叶茂

文化创意产业的变革往往是艺术传播载体的变革,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变革的关键。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文化传播模式上的创新在多个领域引领世界发展。随着全球逐步进入5G时代,中国的科技企业已经实现了从跟随到超越。如果未来5G相关应用落地,预计中国将具备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也能够通过新型的载体助力文创产业的发展。

中国并不缺乏文化和创意,只是将这些文化和创意产业化、变成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仍然欠缺,作为“老树发新芽”的代表,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挖潜文化内涵、创造经济价值的成功案例。2008年,故宫成立文创中心,正式开始将文化创意作为产业而发展,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截至2018年底,故宫文创系列产品已经达到11936种,而根据官方透露的数据,在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的收入就达到15亿元。

目前,“文创”已经被故宫博物院作为专门的分部经营,囊括了从传统的图书出版,到动漫影视作品,到充满设计感和创新思路的文创商品,再到更加现代化、紧贴时代前沿的游戏、应用程式等各种文创形式。可以说,故宫博物院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化思路,能够通过多个形式的艺术载体,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故宫文化,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价值。故宫的案例值得国内大批老牌文博单位学习和借鉴,中国文创产业化的潜力难以估量和想象。

虽然中国文创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政策制定者能做的还有很多:

第一,政策导向应当鼓励创新、私有化和自由竞争。从海外市场的经验看,“去监管化”通常是发展文创产业的重要外部环境,例如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里根上台之后的经济政策更加鼓励私有化和自由竞争,鼓励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大大刺激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二,更加优惠的税收计划和补贴方案,提升金融对于文创企业支持力度。文创产业在初期具备典型的风险投资特征,可以引入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等资本,并为其提供良好的退出通道,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做活文创。监管者不需要过多干预投资的过程,而只需要监督资本运作中的财务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做好中小投资者保护即可。

第三,通过立法等方式,加大对于版权保护的支持力度。美国是世界上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政府采用“版权产业”定义文化产业。经历上百年的发展,版权产业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根据普华永道统计,2016年美国版权行业占GDP比重为11.3%,中国仅为4.9%。而中国在推进版权立法、制定侵权赔偿标准、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等方面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金融MBA项目副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阅读

媒体报道

更多